通通的行为都是来自基于自身价值观和因果关系判断的自主决策,而不是提前设定好的程式化任务。
一、居民收入持续恢复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上年同期1.1和2.4个百分点。在10大出口行业中,有8个行业出口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车和金属制品等行业出口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7.5%、16.8%、13.9%,较上年四季度分别加快14.6个、4.9个、13.6个百分点。
随着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商品消费稳步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夯实。牛羊生产保持稳定,肉奶产量供应充足。生猪出栏有所减少,存栏下降。在统计的6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06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6%,较上年四季度扩大5.4个百分点。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5%、40.6%、18.5%。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预计二季度经营状况乐观的企业占比环比上升5.9个百分点。竞争格局上,中小银行在加速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逐渐从理财产品发行市场退出。
渝农商理财则围绕国家战略创设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个特色品牌,结合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明确稳健微波、稳健低波和稳中求进等产品标签,形成了风格稳健、分层合理的3+5+N产品体系,初步实现客户有分类、产品有分层、服务有分级的立体化产品架构,精准匹配客户投资需求。中金公司指出,股份行理财子整体保持较强增长动能,尤其是母行财富管理生态建设领先、投研能力构建相对完善、跨行代销布局积极的理财机构。中金公司表示,预计理财行业将呈现筑底复苏态势,头部理财机构有望依靠逐步成熟的投研能力、多元化的渠道布局以及更灵活的市场化体系在中长期构建行业护城河。中邮理财发行2只ESG主题理财产品。
中银理财存续绿色金融主题产品17只,产品累计规模为513.71亿元。平安理财深化渠道经营,一方面融入平安银行经营场景,通过灵活宝等理财产品提升客户体验。
ESG主题理财升温在双碳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不断加大ESG投资实践,通过发行ESG主题策略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持。整体看,银行理财行业分化延续。2023年全年,股份行理财子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4.3%。普益标准分析称,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主要呈现几个特点:整体上,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初期大幅度规模下跌后,于二季度开始逐步展现出复苏和稳健增长的态势。
整体看行业分化延续,国有行理财子波动幅度较大,10家资管规模均超万亿元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尽管招银理财的资管规模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但依然以2.55万亿元的资管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着力在产品研发、渠道布局、投资者交互等领域进行创新。总的来说,202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展现出强劲的韧性,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和优化,逐渐迈向更为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中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和平安理财等七家资管规模也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63万亿元、1.61万亿元、1.59万亿元、1.50万亿元、1.31万亿元、1.23万亿元和1.01万亿元。
其中,平安理财规模同比大增14.2%,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农银理财去年新增绿色债券投资26只,2023年末余额71.55亿元。
招银理财累计发行4只ESG概念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7.30亿元。此外,2023年工银理财共有3只ESG主题理财产品稳健运营,通过持续培育兼顾长期业绩和绿色责任的理财产品,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入了长期稳定资金。
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满足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成为理财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已披露数据的15家理财子资管规模看,股份行理财子保持较强增长动能,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暂居前三位,分别为2.55万亿元、2.26万亿元和1.67万亿元。产品端,在八大核心、三大特色产品体系基础上,搭建量化多类型产品线,发行固收+优先股等低波含权理财,持续完善主流策略产品线,符合资管新规的新产品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47个百分点至99.05%。在京华汇盈碳中和京品定开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京华远见绿色发展京品定开系列产品,丰富ESG理财产品线。例如,工银理财丰富理财产品货架,提供多元投资选择。联合智评数据显示,2023年,理财公司发行产品的平均固定费率同比下降0.056%/年至0.323%/年,平均固定管理费率同比下降0.033%/年。
联合智评认为,从理财市场来看,在经历了2022年净值大幅回撤、赎回潮之后,理财公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同时,持续完善投研驱动机制,深耕固收领域、探索创新资产,构建起覆盖宏观、行业、策略、资产等多维视角的投研体系
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报价突破730元/克大关,且工本费另算。黄金价值稳定,在全球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黄金配置需求增加。
实现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11.20%。其次,要盯紧资源这一生命线。
湖南黄金、山东黄金等公司一季度业绩普遍预喜。在湖南黄金2023年度股东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将抓住时机创造更多利润,但更重要的是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央行购买黄金主要受避险情绪、保值需求等因素驱动。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司称主要是产品价格上涨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黄金是全国十大产金企业之一,全球锑矿开发龙头企业。湖南黄金董事长王选祥在2023年度股东会上表示,公司将按照探采规律,有序推进矿山开采,加大探矿增储力度,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黄金、锑、钨价格高位运行,对公司业绩起到较强支撑作用。银泰黄金预计,2024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亿元至5.2亿元,同比增长61.94%至75.43%。
王选祥表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在降本增效和科技支撑上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增强内生活力与发展动力。在黄金需求构成中,消费性需求、交易性需求和央行购金需求合计占比超过九成。
其中,央行购金或支撑金价继续创新高。近期,黄金期货、现货价格节节攀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国盛证券研报显示,各国央行购买黄金需求波动性较大,近两年在总需求中占比明显抬升。其中,COMEX黄金期货于4月12日盘中一度上涨至2448.8美元/盎司高点,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金价上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水涨船高。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山东黄金表示,一季度黄金价格持续上行,同时并购银泰黄金对公司利润上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5亿元至1.7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终端市场方面,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主流黄金珠宝商首饰金报价基本都在700元/克以上。
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各矿山继续保持稳健经营,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得益于金银价格上涨和销量增加。湖南黄金集中力量做好矿权办理工作,截至2023年末,拥有和控制矿业权34个,其中,探矿权21个、采矿权13个。